清 明 情 思
来源:江苏神龙控股集团 发布时间:2015.05.07 浏览次数:
清明节的传统古来有之,有诗云“秋贵重阳冬贵腊,不如寒食在春前。”诗中的“寒食”即清明节。
清明怀故人,踏青扫墓的活动涉及到每个家庭。在祭奠祖先的时候,报恩之情也会油然而生,感激先祖的佑护,感激父母的生养之恩,表达个人对亲人的诚敬,如同上了一堂道德课,使人性深处的道德理性被唤醒。
小时候和外公一家住在南门大桥下的科技画廊,由于外公、外婆和父母都需要上班,所以基本上都是由外公的母亲,也就是我们盐城人所说的“外老太”带着我。
那时候的盐城街很小,主干道一共就两条大路,建军路西到登瀛桥、东到老204国道,解放路南到南门大桥、北到黄海路。外老太是一个小脚妇女,而我又很顽皮,她带我出去的时候总要用一根宽布带绕在我的腰上防止我走丢喽。就这样,身材佝偻、腿脚不便的外老太牵着稚嫩的我走遍了两条不长马路的每一个角落。曹家巷的梅花糕,剧场路的羊肉串、市幼儿园的糖葫芦和棉花糖……外老太总是一脸慈祥地看着嘴馋的我定定地站在小吃摊前一副赖着不肯走的样子,然后用手温柔地摸摸我的头顶,小心翼翼地掏出包钱的手帕,一层一层地打开……而我总是心急地拽着她的衣角,直到小手接过她递来的各种“美食”。
外老太是不识字的,说不出太多的大道理,但是却很会讲故事。清明,冒着间隙的细雨,带着妻女站在外老太的墓碑前,望着妻子怀中的女儿,脑海里又回想起她老人家讲的那个故事。“从前,有个人嫌弃自己的母亲年纪大了,流眼泪、淌鼻涕、太邋遢、常生病,于是就用一个竹筐把母亲背上山,扔在山上,然后自己就回家了。他的儿子问他,为什么要把奶奶扔在山上?他说,她已经老了,没用了。儿子听了以后马上说,我要去山上把那个竹筐拿回来,他的父亲觉得很奇怪,就问他拿回来干什么?儿子回答他说,等你以后老了,用来背你到山上去啊……”
一个个为人处世的道理便在这一个个浅显易懂的故事里不经意间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百善孝为先”,“孝”这个字传承了中国太多的精神,这个字甚至已经大大超出了其本身的字面意义,而代表了一个人的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跪在外老太的坟前,一边焚纸钱,一边默默地对外老太说:老太,您的话重孙记下了,我一定把您讲的故事传给子孙,保证世世代代都不会让那个有形的、无形的筐来到咱们家!
烟雨蒙蒙中,仿佛又看到身材佝偻的外老太牵着稚嫩的我,蹒跚地走在路上、委婉地讲着故事…… (崔澎)
清明怀故人,踏青扫墓的活动涉及到每个家庭。在祭奠祖先的时候,报恩之情也会油然而生,感激先祖的佑护,感激父母的生养之恩,表达个人对亲人的诚敬,如同上了一堂道德课,使人性深处的道德理性被唤醒。
小时候和外公一家住在南门大桥下的科技画廊,由于外公、外婆和父母都需要上班,所以基本上都是由外公的母亲,也就是我们盐城人所说的“外老太”带着我。
那时候的盐城街很小,主干道一共就两条大路,建军路西到登瀛桥、东到老204国道,解放路南到南门大桥、北到黄海路。外老太是一个小脚妇女,而我又很顽皮,她带我出去的时候总要用一根宽布带绕在我的腰上防止我走丢喽。就这样,身材佝偻、腿脚不便的外老太牵着稚嫩的我走遍了两条不长马路的每一个角落。曹家巷的梅花糕,剧场路的羊肉串、市幼儿园的糖葫芦和棉花糖……外老太总是一脸慈祥地看着嘴馋的我定定地站在小吃摊前一副赖着不肯走的样子,然后用手温柔地摸摸我的头顶,小心翼翼地掏出包钱的手帕,一层一层地打开……而我总是心急地拽着她的衣角,直到小手接过她递来的各种“美食”。
外老太是不识字的,说不出太多的大道理,但是却很会讲故事。清明,冒着间隙的细雨,带着妻女站在外老太的墓碑前,望着妻子怀中的女儿,脑海里又回想起她老人家讲的那个故事。“从前,有个人嫌弃自己的母亲年纪大了,流眼泪、淌鼻涕、太邋遢、常生病,于是就用一个竹筐把母亲背上山,扔在山上,然后自己就回家了。他的儿子问他,为什么要把奶奶扔在山上?他说,她已经老了,没用了。儿子听了以后马上说,我要去山上把那个竹筐拿回来,他的父亲觉得很奇怪,就问他拿回来干什么?儿子回答他说,等你以后老了,用来背你到山上去啊……”
一个个为人处世的道理便在这一个个浅显易懂的故事里不经意间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百善孝为先”,“孝”这个字传承了中国太多的精神,这个字甚至已经大大超出了其本身的字面意义,而代表了一个人的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跪在外老太的坟前,一边焚纸钱,一边默默地对外老太说:老太,您的话重孙记下了,我一定把您讲的故事传给子孙,保证世世代代都不会让那个有形的、无形的筐来到咱们家!
烟雨蒙蒙中,仿佛又看到身材佝偻的外老太牵着稚嫩的我,蹒跚地走在路上、委婉地讲着故事…… (崔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