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马年春晚,我和同事媛子同台表演了诗朗诵,时隔两年,那激情奔涌的诗句、那气势磅礴的伴奏乐曲、那扣人心弦的朗诵声,仍不绝于了耳,仿佛就在昨天。
媛子三十多岁,是嫁到苏北的东北妹子。从父母的宝贝疙瘩变成一个农村妇女,又走进城里成为一个白领,进而重拾久辍的的笔墨,实现了自己作家的梦想,她着实是一个百折不挠、从不向命运低头的人。她自称是来自“东北的小乌鸦”,但我就知道她不是个安于现状的人,这里只是乌鸦临时的栖息地而已。果然,马年晚会后不久,媛子就工作调动、有了展示才华的崭新舞台,之后我们就再没见面,不过她的音讯却从没断过。她的QQ空间不停地推出新动态,散文集卖得好感恩答谢啦,新作发表上传文章照、稿费汇款单啦,征文获奖晒奖品、证书啦,劳累导致心慌吃“稳心颗粒”啦,遭遇车祸有惊无险被吓哭啦,等等,一如她在公司时,肚子里放不住话,喜怒哀乐一览无余。
前不久,春晚组委的同志找到我说,马年的诗朗诵好评如潮,为了满足广大员工的怀旧情缘,集团春晚组委会准备邀媛子回来与我再现马年春晚的一幕。我想自己五十多岁的人了还登台现那个世干嘛?就借媛子推托说,人家离了职的人,又是散文集的作者,又是省、市作协的作家,家里还上有老下有小,大过年的谁不想赶回去和家人团聚,怎么会跑这儿来操心劳神哪?组委会的同志愣一下神儿、再没说什么,我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然而就在晚会前几天,我突然发现QQ上多了一个未收的离线文件,还附了一行字:“能回集团看看、能与你同台,真的很高兴”。打开文件一看,竞是媛子特意为集团量身定制的诗稿,洋洋洒洒几千字一气呵成,真不愧是作家,就是文思泉涌、激情难收啊。然而,她毕竟离开两年多了,对集团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两年以前。因此,我给诗稿的内容进行了充实和更新,还进行了押韵和口语化处理,以便上台吟诵起来顺溜些。她看后笑了:是顺口多了,但有的地方越看越像快板儿了。
年前的时间里,我们都是各自单位“坑”里少不了的“萝卜”,好容易挤出点儿时间一起对对词儿,还被临时的任务给打了岔。
春晚的那天,她已放假了,问我晚会几点结束、该买几点钟的票?我说早也得9点以后,你买明天的车票吧。
上台前,我说:“媛子,这不同单纯晚会,观众一边看节目、一边喝酒行令的,声音嘈杂得很,得扯开嗓门喊,不然可听不着”。果然,媛子很买力,我们终于重现了昔日的精彩。来到台下,媛子说:“累死我了,嗓子都感觉出咸味了”。我担心地说:“不是喊出血了?你没事儿吧?”她说:“没事,见到这么老同事,这么热情,真开心,要是不烦我,明年还来”。
哎,真是个实诚的傻大姐呀!
(何效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