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文化/ Culture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企业文化 > 职工文化 > 正文
润心无声胜有声
来源:江苏神龙控股集团 发布时间:2017.09.30 浏览次数:

    先说一个外国的故事。两个同时代的家族,一家是信基督教的爱德华兹,另一家是著名的无神论宗师马克·尤克斯。无神论的马克·尤克斯对爱德华兹曾说过:“你信的那位耶稣,我永远都不会信。”有人统计了爱德华兹家族200年后的情况,也统计了马克·尤克斯家族200年后的情况,详细统计情况是这样的:
    基督教的爱德华兹家族:人口数1394人,其中有100位大学教授,14位大学校长,70位律师,30位法官,60位医生,60位作家,300位牧师、神学家,3位议员,一位副总统。
著名无神论的马克.尤克斯家族:人口数903人,其中310位流氓,130位坐牢13年以上,7位杀人犯,100位酒徒,60位小偷,190位妓女,20名商人,其中有10名是在监狱里学会经商的。
    再说一个中国古人的故事。两千年前,东汉的一代名臣杨震,其五个儿子都以“清白正直”誉满天下,特别是三子杨秉,自律极严,以“三不惑”即不饮酒、不贪财、不近色闻名于世,人们称其为“淳白”。杨秉之子杨赐,官至司徒、司空、太尉,同样继承了杨家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风范。《后汉书.杨震列传》中载有杨赐的奏章,他不畏权势,仗义执言弹劾贪官。杨赐之子杨彪,亦官至太尉。179年,杨彪时任京兆尹,毅然决然地处死了作恶的宦官黄门令王甫。杨震的长门曾孙杨奇,少有大志,不以家势为名,与英才俊杰为友,不和豪强富贵者来往,汉灵帝时为侍中,不献媚求荣,敢于谏言。汉灵帝曾说他,你脖项硬直,不低头屈项,真正是杨震的子孙。
    再说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我以前住的小区楼下有个邻居,是个年轻的母亲,她最大的特点是喜欢贪小便宜。她每次去菜场买菜都带着她幼小的儿子,买完菜付完账,她总要从摊主的小摊上顺一个鸡蛋、土豆或青椒之类的,塞在儿子的口袋里,她知道,就算被摊主看到了,一般情况下,人家都不会拿一个孩子怎么样,而当面戳穿她。久而久之变成一种习惯,去菜场买菜不顺带点什么她就觉得自己吃了亏。她住一楼,她在一楼沿着围墙挖了一道很深的沟,夜里夫妻两个拉着板车去附近的工地偷砖头,然后把偷来的砖头埋在挖好的坑道里,积攒到一定的数量,再把它卖给装修或者砌房子需要的人。我在那里住了十一年,等我搬离这个小区的时候,他的儿子年纪轻轻偷盗成瘾,已经“三进宫”了。
    我说了这几个故事,也许大家都能猜到我想表达什么了。是的,时间的伟大,在于它可以见证一切真实与浮华,这个世界没有偶然。以家规家训家风为内涵的家教文化,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爱德华兹和马克·克斯这两个家族历经两百年沧桑,为什么结果有那么大的差别?关键在于两个家族的文化基因是截然不同的。爱德华兹家族获得了信仰的力量。信仰的背后,他们都种下了两颗重要的种子。一颗是向善和爱的种子,所以他们家出了那么多的医生、教授和大学校长;一颗是敬畏神的种子,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不会枉为,用我们中国的说法,他们永远相信,人在做,天在看;为什么马克·尤克斯家族有那么多的流氓、小偷和妓女?关键在于这种家族的教育里面缺少了敬畏,没有敬畏之心的教育,他们的内心独白是:上帝算什么,我才是最大的,没有我不敢做的……杨震家族,自杨震起四代人连续担任“三公”职务,代代皆能守住“清白吏”之名声。《后汉书.杨震列传》记载,“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代代“能守家风,为世所贵”。审视杨震后裔的人生轨迹,他的子孙们深受“清白吏”家风影响,个个都为官清廉。而我邻居的故事,则是一部非常鲜活生动的反面教材,应了民间的那句俗语:“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强盗的儿子会撬门。”同学们,这不是偏见,而是深刻的教训。家风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对一个家庭家族和睦的影响,就像润物无声的春雨。好比一根梁柱,家风正,则大厦坚固,再大的风雨都不会飘摇;家风不正,中柱倾斜,大厦倒塌是迟早的事情。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纯,则民风正;家风纯,则党风正;家风纯,则社会风气正。以家规家训家风为内涵的家教是一种文化,而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根传承的链条上。接好手中的这根接力棒,做最好的自己,以正家风,进而正党风,正民风。
    

             ( 邵秀华,作者系国家二级编剧,现任盐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收藏此页】 【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