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文化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1月8日同是周恩来和霍金的诞辰纪念日,他们一个伟人、一个名人,一个人民领袖、一个外国学者,一个已故、一个病存。于是,两纪念文章同时面世。一篇是新华社公众号的《当年送你的十里长街,如今已是锦绣繁华》,另一篇是一个名叫“罗辑思维”的公众号的《霍金先生,祝你生日快乐》。前篇少人问津,而后篇置顶并且阅读量居然在10万以上!我愕然了,国人为什么会在周总理忌日当天,却大肆赞美、祝贺一个外国人的生日?这不能不让人为“信仰缺失”担忧。
怀着深深的追忆,我拿起了那本《周恩来最后600天》,朴实无华的文字,再现了一幕幕触动人心、令人潸然泪下的故事。
手术完毕后,缓缓睁开眼的周恩来,嘴角微微抽动,“云南,云南锡矿工人肺癌发病情况,你,知道不知道?” “你们,要去解决这个问题,马上就去”周恩来断断续续,讲完这句话,脸上已经沁出了汗……
还有就是“十里长街送总理”,仅七字足矣!人民群众的尊重和感伤,足以配得上周总理的伟大一生!周恩来自1974年6月1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共做大小手术13次,平均40天左右要动一次手术,只要身体尚能支撑他就拼命工作。此间,他除批阅、处理文件外,同中央负责人谈话161次,与中央部门及有关方面负责人谈话55次,会见外宾63批,在会见外宾前后与陪见人谈话17次,在医院召开会议20次,出医院开会20次,外出看望人或找人谈话7次。从1975年6月以后,由于癌症的折磨,身体极度消瘦,体重只剩下30.5公斤。
读完全书,感慨颇深。一个人如果有了信仰的支撑,将会迸发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力量。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伴随着多少人的辛苦付出和努力,历史惨痛的教训埋葬了多少先辈的热血与头颅。这不禁让我回想起十八大以来高官纷纷落马的惨痛事件;不禁让我回想起八国入侵的屈辱、建国初期的辛酸、改革开放的艰难。同时,也不禁让我回想起“南海仲裁案”期间中国的大国风范;不禁让我回想起中国战机14天4次飞过钓鱼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完整……
信仰是什么?有人在讲、在写、在演、在装,可周总理却选择用一生践行。当今社会,同样需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仰!饮水思源,勿忘根本,纵然平凡,但绝不平庸。(王玉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