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逢清明更思亲
来源:江苏神龙控股集团 发布时间:2018.05.05 浏览次数:
清明,风和日丽。我和妻儿驱车去老家给祖父母扫墓。轻车从简,五十余公里路,一个小时就到了。
小河堤岸一棵柳树的旁边,那是爷爷奶奶现在的“家”。我拔除墓前初生的杂草,掸掸小“房”顶上的浮灰,双膝跪倒在墓前,点燃黄纸钱,我不想说话,看一页页黄纸在火焰里燃烧,青烟袅袅。
记得儿时每年此日,每户人家都要在午饭前焚烧纸钱,长幼有序地磕头,祭祀祖先、纪念故去的亲人。烧完纸后,爷爷总要掐一点敬贡的饭菜扔在房屋顶上,嘴里还念念有词。看着爷爷煞有其事的模样,我心里感觉好笑却憋着不敢笑。因为,从我记事的时候起,长辈们就告诫过我,这种仪式虽然简单却容不得半点不严肃。
祭祀的贡品是有讲究的。每当祭祀的时候,奶奶总是一大早就买好了豆腐、卜叶、鱼和肉,早饭后不长时间就开始准备纸钱,一捆川纸分成几摞卷起来。在爷爷带领下,卷叠好的川纸被几根稻草捆成几捆……当年操劳给先人烧纸的人啊,如今,我烧纸给他们!
看着火焰上升起的袅袅纸烟,如烟往事不禁浮现在我的眼前。
每次赶集,奶奶都要给宝贝孙儿——我买“零嘴”,有时忙忘了,哪怕回家走到半路想起,都会义无反顾地回头,不管是烧饼、麻球、脆饼、馓子,总要买点带给我;有时中午放学到家,还未出锅的马铃薯炖肉汤,奶奶总是先盛上一碗,撒点盐花、蒜末端给我,然后慈祥地看着我牛饮般喝完;多少个冬夜,奶奶在油灯下用那皲裂的双手忍着疼痛为我和姐姐纳鞋底……
刚上幼儿园的那天,爷爷给我拿着小板凳送我入园,分糖果给其他小朋友,为的是让别的小朋友关照我、不欺负我;不管多冷的天,爷爷都会一如既往地早起为我们姐弟做好早饭,然后再叫我们起床;下雨没带雨具的时候,爷爷总是乐颠乐颠地把雨鞋雨伞送到教室门口。
有一次突然下雨,爷爷像往常一样给我送鞋送伞,蹲在教室走廊里等到我下课。走出教室的我,一眼就看到爷爷的裤管破了,露出腿上流血的伤口。爷爷像没事人一样,除了叮嘱我路上滑走路小心外,什么都没有说。晚上,奶奶告诉我,爷爷着急从外面赶回来给我们送雨具,抄河边近路,在荆棘丛边摔了一跤,那时候爷爷已经七十多了。从那以后,原来不见雨滴不带伞的我,只要听到天气预报有雨,无论如何要带伞,哪怕同学笑话我“求雨”……
想到这些,除了悲伤和想念我竟什么也做不了。这世间唯有亲情是如此的不求回报,无以为报是亲恩!耳畔仿佛响起陈百强的《念亲恩》:“长夜空虚使我怀旧事,明月朗相对念母亲,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怀念怎不悲莫禁?”……
我的童年,父亲经常出差,母亲忙于农活,爷爷奶奶带我们姐弟居多。我在奶奶的床里边加个被窝一直睡到十五岁,奶奶的臂弯我枕了一夜又一夜、一年又一年;爷爷的一句“各人自扫门前雪,帮帮他人瓦上霜”影响我直至如今。
许多年过去,我从懵懂少年长成能担责的男人,明白了所有年少无知的过往,然而,“子欲养而亲不待”却成了痛苦的现实。满腔思念无从寄,烧堆纸钱替;提笔总有千千句,结儿心间系。
扫完墓,我回到了老屋的门前,拿着钥匙在门前站了许久,却终不忍打开。父母都在上海,人去楼空的老房子算是家么?冰冷的屋子里亲情不在,没有温暖。我掏出手机打开微信和父亲视频,让他看看房前的菜地,再看看屋后的小河,也算是慰藉他们的思乡之情,人老了,恋家,不回来,是为了儿女,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我们这一代人,绝大多数已经离开农村在城市生活,许久难见那饱含温情的故乡炊烟,直到我们为人父、为人母,养儿方知父母恩。饱含舐犊情却不思回报的亲恩,何以为报?唯有拳拳的孝子之心!现在我的父亲七十、母亲六十五,却仍在上海务工,无论我姐弟三人怎么劝说都不肯回老家休生养息,说是要减轻儿女的负担、自挣养老钱。我已近不惑,可在他们心中永远是孩子。我现在能做的事至少每周跟他们每人通一次电话,往往也就是拉拉家常,甚至听听他们的闲言碎语和唠叨,只为他们心里高兴。
回城路上,我打开车载音频,筷子兄弟的一曲《父亲》句句戳心,“时光时光慢些吧,不想让你再变老啦,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不到歌曲终了,我已泪沾衣襟。
夕阳近黄昏,愿天下所有的老人身体健康、不受病痛;百善孝为先,愿天下所有的儿女关心老人、孝敬父母……(朱寿刚)
小河堤岸一棵柳树的旁边,那是爷爷奶奶现在的“家”。我拔除墓前初生的杂草,掸掸小“房”顶上的浮灰,双膝跪倒在墓前,点燃黄纸钱,我不想说话,看一页页黄纸在火焰里燃烧,青烟袅袅。
记得儿时每年此日,每户人家都要在午饭前焚烧纸钱,长幼有序地磕头,祭祀祖先、纪念故去的亲人。烧完纸后,爷爷总要掐一点敬贡的饭菜扔在房屋顶上,嘴里还念念有词。看着爷爷煞有其事的模样,我心里感觉好笑却憋着不敢笑。因为,从我记事的时候起,长辈们就告诫过我,这种仪式虽然简单却容不得半点不严肃。
祭祀的贡品是有讲究的。每当祭祀的时候,奶奶总是一大早就买好了豆腐、卜叶、鱼和肉,早饭后不长时间就开始准备纸钱,一捆川纸分成几摞卷起来。在爷爷带领下,卷叠好的川纸被几根稻草捆成几捆……当年操劳给先人烧纸的人啊,如今,我烧纸给他们!
看着火焰上升起的袅袅纸烟,如烟往事不禁浮现在我的眼前。
每次赶集,奶奶都要给宝贝孙儿——我买“零嘴”,有时忙忘了,哪怕回家走到半路想起,都会义无反顾地回头,不管是烧饼、麻球、脆饼、馓子,总要买点带给我;有时中午放学到家,还未出锅的马铃薯炖肉汤,奶奶总是先盛上一碗,撒点盐花、蒜末端给我,然后慈祥地看着我牛饮般喝完;多少个冬夜,奶奶在油灯下用那皲裂的双手忍着疼痛为我和姐姐纳鞋底……
刚上幼儿园的那天,爷爷给我拿着小板凳送我入园,分糖果给其他小朋友,为的是让别的小朋友关照我、不欺负我;不管多冷的天,爷爷都会一如既往地早起为我们姐弟做好早饭,然后再叫我们起床;下雨没带雨具的时候,爷爷总是乐颠乐颠地把雨鞋雨伞送到教室门口。
有一次突然下雨,爷爷像往常一样给我送鞋送伞,蹲在教室走廊里等到我下课。走出教室的我,一眼就看到爷爷的裤管破了,露出腿上流血的伤口。爷爷像没事人一样,除了叮嘱我路上滑走路小心外,什么都没有说。晚上,奶奶告诉我,爷爷着急从外面赶回来给我们送雨具,抄河边近路,在荆棘丛边摔了一跤,那时候爷爷已经七十多了。从那以后,原来不见雨滴不带伞的我,只要听到天气预报有雨,无论如何要带伞,哪怕同学笑话我“求雨”……
想到这些,除了悲伤和想念我竟什么也做不了。这世间唯有亲情是如此的不求回报,无以为报是亲恩!耳畔仿佛响起陈百强的《念亲恩》:“长夜空虚使我怀旧事,明月朗相对念母亲,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怀念怎不悲莫禁?”……
我的童年,父亲经常出差,母亲忙于农活,爷爷奶奶带我们姐弟居多。我在奶奶的床里边加个被窝一直睡到十五岁,奶奶的臂弯我枕了一夜又一夜、一年又一年;爷爷的一句“各人自扫门前雪,帮帮他人瓦上霜”影响我直至如今。
许多年过去,我从懵懂少年长成能担责的男人,明白了所有年少无知的过往,然而,“子欲养而亲不待”却成了痛苦的现实。满腔思念无从寄,烧堆纸钱替;提笔总有千千句,结儿心间系。
扫完墓,我回到了老屋的门前,拿着钥匙在门前站了许久,却终不忍打开。父母都在上海,人去楼空的老房子算是家么?冰冷的屋子里亲情不在,没有温暖。我掏出手机打开微信和父亲视频,让他看看房前的菜地,再看看屋后的小河,也算是慰藉他们的思乡之情,人老了,恋家,不回来,是为了儿女,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我们这一代人,绝大多数已经离开农村在城市生活,许久难见那饱含温情的故乡炊烟,直到我们为人父、为人母,养儿方知父母恩。饱含舐犊情却不思回报的亲恩,何以为报?唯有拳拳的孝子之心!现在我的父亲七十、母亲六十五,却仍在上海务工,无论我姐弟三人怎么劝说都不肯回老家休生养息,说是要减轻儿女的负担、自挣养老钱。我已近不惑,可在他们心中永远是孩子。我现在能做的事至少每周跟他们每人通一次电话,往往也就是拉拉家常,甚至听听他们的闲言碎语和唠叨,只为他们心里高兴。
回城路上,我打开车载音频,筷子兄弟的一曲《父亲》句句戳心,“时光时光慢些吧,不想让你再变老啦,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不到歌曲终了,我已泪沾衣襟。
夕阳近黄昏,愿天下所有的老人身体健康、不受病痛;百善孝为先,愿天下所有的儿女关心老人、孝敬父母……(朱寿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