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文化/ Culture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企业文化 > 职工文化 > 正文
“双拥”卡感怀
来源:江苏神龙控股集团 发布时间:2018.08.08 浏览次数:

    从去年建军节前夕领到“双拥”公交卡,我的出行史便开启了新的纪元。
    在童年的记忆里,乡村的泥土路十分难走,可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而风雨里更是艰难。上小学时,打个黄色油纸伞,在田间路上一步一滑,摔个满身泥是常事;到乡里上中学以后,泥泞的路上骑自行车,泥巴把车轮挡泥板塞得死死的,蹬上几脚,就不得不下车,用树棍剔泥巴,恨不得把车扛在肩上走,真有故事《抬驴》的感觉。
    参军后,一度驻守监狱农场,出行只能跟劳改大队的拖拉机,调到驻城中队、机关后,终于接触到了公交车,感觉特别新鲜。退役后,骑过一段时间的自行车,后来“消费升级”了,换过两辆电动自行车,一开就是一、二十年,跟人说“开电动车图方便”是假,舍不得花钱乘坐公交车是真,收入紧巴巴的,哪里舍得每天花几块钱去坐公交上班呢?
    去年建军90周年,市政府出台“双拥”政策,纪念品、“光荣人家”门眉、双拥公交卡接踵而来,尤以“双拥”卡让我免费乘公交最为实在。这下好了,出行坐公交,有车就上、不怕转车,不用担心囊中羞涩,真是党恩浩荡啊!每当自动刷卡机一声“双拥卡”,有时是乘务员用手持刷卡机刷完之后,我便在众人瞩目之下,将印有“八一”军徽的“双拥”卡小心翼翼地放进手包中,一股退役军人的荣誉感油然而生。
    当兵十几年,自己早已习惯于在众人瞩目下行事。昔日我在省内当兵,新兵入伍、军校学假、因公出差,每当登上长途公共汽车,身上就聚集起无数这样的目光,在这种目光下给老孕病残让座,站在破损车窗处挡寒风,掏出毛巾替晕车的乘客擦拭秽物……如今不穿军装了,我感谢乘客还把我当作一个兵,我自然不能有损这个“兵”的形象。
    现在,我与不少驾乘人员及乘客混了个脸熟,上车打招呼、下车道再见、得到关照说谢谢。每当车辆到站,我从不往头里钻,总是最后一个上车,遇到手提重物的主动帮上一把,碰到残疾人主动伸手扶一扶。一次在东方玄武站头下车转乘,见一个老大爷上车艰难,我赶忙把手里的包丢在路边,双臂用力把老人抱上车,然后自己再跳下车、捡起地上的包赶往盐都公安局西站头候车。那一刻,我听到了老人连声的“谢谢”,感受到了乘客们信赖的目光,军人的自豪感充满心田,和20年前身穿绿军装的时候一模一样。
    “就像那褪了色的绿军装,如今岁月已经变了模样”。年过半百的我已不再年轻,但心中的那一片红、那一抹绿、那印在“双拥”卡上的军微却鲜艳如初,融汇成一张巨大的、无形的“双拥”卡,让我在人生旅途上紧跟时代的“公交车”,不断前行、永不落伍。
    “穿上军装去战斗”、“脱下军装去奋斗”,歌是这样唱的,我也是这样做的,因为自己从没忘记:脱下军装我还是一个兵!

收藏此页】 【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