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文化/ Culture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企业文化 > 职工文化 > 正文
一纸协议安晚年 (何效荣)
来源:江苏神龙控股集团 发布时间:2019.04.09 浏览次数:
    最近,妈妈摔倒住院,逼出了一份涉老《协议》,从而解决了妈妈的养老问题。
    协议为无固定期限,甲方是我和二哥俩夫妻,乙方是大哥大嫂,见证方是大姐、姐夫。大致内容是,在妈妈的赡养问题上,大哥出人,我们小兄弟俩出钱、放弃妈妈宅、地继承权。
    我妈今年八十三岁,是七十年代的老党员、曾经的农村生产队队长,虽没有退休工资,但有城镇居民养老金、敬老金、伤残革命军人遗属抚恤金,拿农村只有几十元养老金的比,她也算是个有钱的老太太了。然而,随着妈妈的逐渐衰老,养老的问题日益凸显。
    妈妈养育了我们四个子女,都有各自的家庭,分处多地,虽说和大哥的房子靠在一起,但毕竟妈妈还是一人单独居住。
    我家是从海边迁来,随父亲工作在当地落的户。父亲去世得早,那时祖母还在,我们兄弟仨一个都没有成家,全家的重担,很早地就落到了妈妈柔软的肩上。妈妈拖着子宫癌晚期治愈的病体,艰难地把我们抚养成人,操持我们成家立业、取妻生子。
    孩子一个一个成家,像燕子一样飞了出去,最后,八十年代砌的这三间破瓦房里,就剩了妈妈,一过就是几十年。
    也曾和妈妈商量过,让他跟我过。妈妈说,我三个儿子凭什么跟你一个人过。我说,那就三家轮流过。妈妈头直摇,像个皮球踢来踢去的,太难受。最后,妈妈叹了口气说,算了,哪儿也不去,只要我能动,身子起得了床,饭菜到得了嘴,我就谁都不拖累……听得我感觉心里像刀割一样。
    年前,我不由分说地把高血压、脑梗、尿道炎、腿脚酸疼等多病缠身的妈妈接来,送到医院好好治了一治,终于哪儿都不疼、吃得下、睡得香了,本想可以在我这儿踏踏实实住下了。没想到,妈妈起夜又跌了一跤,耻骨两处骨折,一下难死我了。
    我和妻都在民企工作,钉是钉铆是铆的,这要成天累月在医院服侍下去非丢了饭碗不可。我连忙向二哥求援,二哥说,学校还没放假,你二嫂在商场理货又弄了个工伤正躺在家里呢。后来一合计,大哥因车祸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家里的责任田使用权流转了,大嫂也一直没找到合适的营生,不如我们出钱请大哥大嫂来服侍,一来比请外面请人护理放心,二来也略微减轻些大哥大嫂的生活负担。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采用迂回战术,先是通过大侄子试探,再打电话跟大哥大嫂商量。大嫂回复说,眼前是把妈妈在医院这段照顾好,其他的事以后再说。
    大嫂第二天就赶到了医院,把妈妈照顾得妥妥帖帖的。我一下班就赶到医院,一边给大嫂搭把手,一边请她多理解、把妈妈的事顶过去,大嫂基本同意后,我就草拟《协议》,带给大嫂,听取意见、反复修改,敲定后,我一颗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经过康复治疗,妈妈恢复得很好。出院前,我和二哥从网上买了空调、护理床直接寄到大哥家里,让妈妈一下车就住进了空调房间,睡上了护理床。
    正月里,大家围坐在妈妈旁边,嗑瓜子、聊天的时候,我让大嫂把协议拿给大家签。大嫂说,一家人,签那玩意干吗?我说,必须签,就像政府官员任职宣誓一样,仪式很重要,这是对妈妈负责,同时也是对我们姐弟的亲情和睦负责,俗话说,先小人后君子嘛!
    这份协议虽小,却承载着妈妈的老年幸福,是我兄弟对孝道的一种传承和践行。今后,我要多回去看看妈妈,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希望自己早日退休,以便常伴妈妈左右,为妈妈付出更多关心、体贴,尽到为人子的本份。
收藏此页】 【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