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洪秀全故居纪念馆有感
来源:江苏神龙控股集团 发布时间:2019.07.10 浏览次数:
六月上旬的广州花都,像极了霪雨雨霏霏的五月江南,十余天的连绵阴雨搅得人情绪低落,唯一的好处是花都入夏少有的清凉。午后,我沿着红棉大道漫步,却不觉又走到了洪秀全故居纪念馆。以往多次散步来过此地,都因时间关系,只能在外面广场看看雕塑和一些简单的文字介绍。今天得空,随缘及遇,我便欣然花上十块门票钱,进去长了长见识。
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分为两个部分,一为故居和宗祠等建筑,二为二层半的纪念馆主馆。
门口是广场,广场中央安放着汉白玉底座洪秀全半身铜铸像,铜像正对着纪念馆大门。站在左手横刀、右手叉腰的铜像前面看去,纪念馆大理石白墙、琉璃绿瓦,屋脊中央砌着绿色二龙戏珠的琉璃件,屋顶角各有灵兽坐镇,大门白色大理石墙面左右两侧巨大的龙纹图案,都是典型清式造型的建筑。然而,镀深色的铝合金绿玻璃大窗,却具有西洋格调,让人感觉有些洋夹土。或许这中洋混搭正是工匠精心打造,寓意与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偏偏扯外国的上帝教为大旗,从建筑的视角完成对洪秀全和太平天国起义的初步评价。
先进入主馆,序厅中间是一尊汉白玉洪秀全坐像,背后是一大幅太平天国斗争故事木雕画面,算是总的画面介绍。纪念馆共分为四个展厅,里面基本以木刻浮雕、书画(大型油画)史料复制品、以及太平天国诏书命令纸件等以橱窗展柜等形式展出。我大致数了一下,共有二百多张图片史料,综合简单的记录了太平天国十四年的前始后终。
而故居就简单多了,青砖小瓦的围墙上蚀有郭沫若题写的“洪秀全故居”,围墙里面一座泥墙黛瓦的小房子是起居室,靠起居室最近的是书房阁,不远处是洪氏宗祠, 整个故居的建筑是根据客家人的风格建造,物件陈设也是根据当年原貌还原,辅以简单的文字介绍,主要是展示洪秀全幼年及少年时期生活起居读书学习的过程,特别是进入书房阁,虽然小却让人感到质朴亲切,像极了我们儿时归家的感觉,洪秀全的人生从这里受到的影响应该是巨大的。
书房阁的后面还有文书馆和民俗馆。文书馆主要是收藏展示了太平天国时期的诏书以及各种简陋的武器,还有一些中外伟人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和各种关于太平天国的文献等。民俗馆则是展示花都的风俗风貌、各种美食民俗活动等,应该是为了能更全面的反映太平天国运动的地域、人文背景,尽量让参观者融入时代情景义境,更真切地感受那段历史。
应该说洪秀全纪念馆的收藏与陈设展示是相当丰富而有历史价值的,值得人们仔细参观、反复回味。而我转了两个小时不到就出来了,因为在里面有种历史的沉重感,让我感觉喘不过气来。太平天国从产生,到发展、壮大、兴盛、覆灭,14年的过程不可谓不壮烈,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取得多次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甚至出现了《天朝田亩制度》这样的政治纲领和《资政新篇》这样的资本主义发展方案,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领导者享乐短视的劣根性最终断送了这场运动。
只有看清历史的本质,才能让我们清醒地正视历史、现在和将来。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以及黄炎培1945年访问延安座谈时,有关李自成“进京赶考”的警训尤在耳畔。朝代虽不同,但洪秀全本质上与李自成、张献忠并无区别,他们都因“赶考”不及格而走向灭亡。毛主席说:中国共产党人决不做李自成。他老人家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建国七十年来,在拒腐防变、自我革命上,我们党从未放松过。从“刘青山、张子善”案算起,到前几年开始的“打老虎拍苍蝇”,再到现在的“铲除黑恶保护伞”,可见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决心。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刮骨疗毒”, 根治贪腐、铲除“黑保”、成效卓越。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党展开,我们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必将愈加清朗。
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回望这段史实,放眼当今之中国,我对党无比挚爱!对祖国的明天充满期待!对民族的复兴满怀信心!(朱寿刚)
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分为两个部分,一为故居和宗祠等建筑,二为二层半的纪念馆主馆。
门口是广场,广场中央安放着汉白玉底座洪秀全半身铜铸像,铜像正对着纪念馆大门。站在左手横刀、右手叉腰的铜像前面看去,纪念馆大理石白墙、琉璃绿瓦,屋脊中央砌着绿色二龙戏珠的琉璃件,屋顶角各有灵兽坐镇,大门白色大理石墙面左右两侧巨大的龙纹图案,都是典型清式造型的建筑。然而,镀深色的铝合金绿玻璃大窗,却具有西洋格调,让人感觉有些洋夹土。或许这中洋混搭正是工匠精心打造,寓意与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偏偏扯外国的上帝教为大旗,从建筑的视角完成对洪秀全和太平天国起义的初步评价。
先进入主馆,序厅中间是一尊汉白玉洪秀全坐像,背后是一大幅太平天国斗争故事木雕画面,算是总的画面介绍。纪念馆共分为四个展厅,里面基本以木刻浮雕、书画(大型油画)史料复制品、以及太平天国诏书命令纸件等以橱窗展柜等形式展出。我大致数了一下,共有二百多张图片史料,综合简单的记录了太平天国十四年的前始后终。
而故居就简单多了,青砖小瓦的围墙上蚀有郭沫若题写的“洪秀全故居”,围墙里面一座泥墙黛瓦的小房子是起居室,靠起居室最近的是书房阁,不远处是洪氏宗祠, 整个故居的建筑是根据客家人的风格建造,物件陈设也是根据当年原貌还原,辅以简单的文字介绍,主要是展示洪秀全幼年及少年时期生活起居读书学习的过程,特别是进入书房阁,虽然小却让人感到质朴亲切,像极了我们儿时归家的感觉,洪秀全的人生从这里受到的影响应该是巨大的。
书房阁的后面还有文书馆和民俗馆。文书馆主要是收藏展示了太平天国时期的诏书以及各种简陋的武器,还有一些中外伟人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和各种关于太平天国的文献等。民俗馆则是展示花都的风俗风貌、各种美食民俗活动等,应该是为了能更全面的反映太平天国运动的地域、人文背景,尽量让参观者融入时代情景义境,更真切地感受那段历史。
应该说洪秀全纪念馆的收藏与陈设展示是相当丰富而有历史价值的,值得人们仔细参观、反复回味。而我转了两个小时不到就出来了,因为在里面有种历史的沉重感,让我感觉喘不过气来。太平天国从产生,到发展、壮大、兴盛、覆灭,14年的过程不可谓不壮烈,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取得多次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甚至出现了《天朝田亩制度》这样的政治纲领和《资政新篇》这样的资本主义发展方案,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领导者享乐短视的劣根性最终断送了这场运动。
只有看清历史的本质,才能让我们清醒地正视历史、现在和将来。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以及黄炎培1945年访问延安座谈时,有关李自成“进京赶考”的警训尤在耳畔。朝代虽不同,但洪秀全本质上与李自成、张献忠并无区别,他们都因“赶考”不及格而走向灭亡。毛主席说:中国共产党人决不做李自成。他老人家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建国七十年来,在拒腐防变、自我革命上,我们党从未放松过。从“刘青山、张子善”案算起,到前几年开始的“打老虎拍苍蝇”,再到现在的“铲除黑恶保护伞”,可见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决心。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刮骨疗毒”, 根治贪腐、铲除“黑保”、成效卓越。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党展开,我们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必将愈加清朗。
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回望这段史实,放眼当今之中国,我对党无比挚爱!对祖国的明天充满期待!对民族的复兴满怀信心!(朱寿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