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文化/ Culture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企业文化 > 职工文化 > 正文
冬季印象
来源:江苏神龙控股集团 发布时间:2020.01.10 浏览次数:

作者:陈林

    足不出户,亦可领略冬季的各种美。上至千年,远至彼岸。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大雪将至,古人驱寒的方式唯有烤火与饮酒。还未过滤,面上仍泛着一层绿泡的自酿米酒,红泥烧制成小火炉旁,白居易正邀其兄友一叙。
    相比于白居易的欢愉,柳宗元所在的永州则显得空濛、幽僻。“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笔下的情境亦可看出他的凛然、清高与孤傲。
看到卢梅坡的“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蓦然想到王安石,梅花的幽香、梅的傲然独放,已成为冬天的代言者。
    边塞的雪,在高适、王昌龄等笔下,则又增添了些许豪迈。“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雪于真实的我,还是幼时的印象。“柴门闻犬吠,飞雪夜归人。”淡烟村庄、竹篱茅舍,出远门劳作的人连夜归来。晚间的灯熄了,窗外的景却是更加的明了了。村庄的夜很静,只有夜雪折枝声。次日枯树枝上、屋顶都被白雪点缀,有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穿上新添的靴子,小心翼翼地走在厚厚的积雪上,听着雪压下的吱吱声,和小玩伴们比着谁的脚印踩得深,谁的走的花纹更有型。邻里的雪仗、雪人,无处不充满欢笑。现在的雪少,童年的雪才印象尤深。
    瑞雪兆丰年,冬是蕴蓄生命的季节。看似万物沉寂,实则韬光养晦,厚积方能薄发。鼠年至今无雪,令我不免焦虑:若无冬的雪藏,又何来春的发生、夏的茂盛、秋的收获?


 

 

收藏此页】 【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