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林
自检票入后,首先入眼的是仙女湖,湖中锦鲤肥且充满活力,只一点面包碎,便欢腾而起。湖边一只老骥伏枥状的寿龟正接收着游人的祈福币。
顺石板路至花果山正门,齐天大圣的头像置于山门正中央,很是气派。迈入大门,首映眼帘的是吴承恩先生侧坐石像,正前方则摆放着展开的石书,上面镌刻着西游记及其简介。因为规划国庆节带儿子来花果山,在此前便跟他讲解过一番,这时就简单了。
拾阶而上,看到的是花果山的猴子,四方铁网中跳跃,趁着一只猴子爬高之际,赶紧喊儿子看猴屁股,果然是红的,科普一下,也顺手教了儿子一个形容词。
略过途中的浏览车,我们是来爬山的。穿过风门亭、八戒山庄之类的寻常风景,终于小登顶。约有两百米高的丘陵,可以极目远眺,体会连绵不绝的意境。然而这只是一个转弯处,继续登高,多宝佛塔来到眼前,小孩新颖,绕塔一周拍照留念。
继续前行,墨香小径,密林之间的大石缝隙涓涓细流缠绵不断,儿子见状,赶紧左右踩石而去,看着清澈的流水,也忍不住伸手拨弄。
来到刻有“花果山”几个大字的巨石前,亦至“天通一缐”,两条路在眼前,一条且算是路,另一条不可称之为路,通过速度忒慢。选哪条,答案显而易见,不走寻常路嘛。于是紧着人群一步步挪动,真可谓夹缝中求通过,让人不由想起陶潜桃花源记中的“初极狭,才通人”,这里的狭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有些地方,甚至得侧身弯腰,方可通过。人挤人则加长了这里通过的时间,约七八分钟,总算可以另辟蹊径。虽陡难爬,但总比人挤人好。这样也很快出洞,又上一个台阶。跟“渔人”有同样的豁然开朗。眼前是石猴立体头像,就跟寻宝似的,历经九曲十八弯,来到宝藏跟前。听前面人说,水帘洞就在前方了,收起感慨,赶紧赶去。
原先说王熙凤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此刻听到水流声,我则是更像用这句形容水帘洞了。至洞口,紧跟着人群,便见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穿过水帘,踏入洞内,里面很暗,仅一些多彩的小亮灯。洞内潮湿,有石桌、石床,还有个类似宝座的石椅,据说是齐天大圣的宝座。真如西游记中所说“刮风有处躲,下雨好存身。”几经周转,继而出洞。
花果山标志性景点,水帘洞外,要数山顶的玉女峰了。这不,出洞,直奔山顶,途中的大圣殿、玉皇阁则是走马观花了一下。本以为会喊累的儿子,却一直催促着我登顶,还不让人歇。
终于在儿子一声声询问、催促下,到达山顶。一块石碑上刻有雄厚有力的“玉女峰”三字,一侧悬崖峭壁。这下可以放开了极目远眺了,也颇有杜甫“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站在山顶吹着山风,格外的冷。再加上今年的冷空气比往年都来得更早些,因着爬山没有穿外套,故而不作长时间停留,再算上下山的时间,且风雨欲来,赶紧寻到下山的路朝山下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