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文化/ Culture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企业文化 > 职工文化 > 正文
真正大格局的人:成事不扬,苦事不怨,烂事不辩
来源:江苏神龙控股集团 发布时间:2022.05.07 浏览次数:

苏北荐阅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真正大格局的人:成事不扬,苦事不怨,烂事不辩。 
   网上看到过一个热门话题:一个人大格局的标志是什么?有一个回答深入人心:“低谷时能调整好自己,高处时也能坚守好本心。即便内心波涛汹涌,表面也是心如止水、云淡风轻。”行走半生,看淡了许多事,看清了许多人。越往后走,越明白:不声张,不喧哗,不争辩,自有不动声色的力量。

成事不扬,是涵养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有格局的人,不仅有过人的实力,还谦逊低调。而那些稍有成绩便处处张扬自己的人,其实是内心缺乏底气的表现。 
   莫言《晚熟的人》中有这么一个场景。 
   在一次宴会上,来赴宴的人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更有将军、高官。 
   准备吃饭的时候,一个中年男子突然抢到台上,要过话筒就大声介绍自己:“各位领导,我是诗人金希普……今年一年,我就在全国一百所大学做了巡回演讲,出版了五本诗集,还举办了三场诗歌朗诵会……” 
   所有人都对他刮目相看,纷纷起立鼓掌。没想到这个小小县城,还出了这么一号人物。 
   他春风得意,控制不住自己,便要给大家现场作诗:“大馒头大馒头,洁白的大馒头,芬芳的大馒头,用老面引子发起来的大馒头,家乡土地生长出来的大馒头……”一首“馒头诗”让所有人惊掉了下巴,全场都发出一片笑声。 
   一位高官看不下去,赶紧下令上菜,转移了话题,这场闹剧才因此结束。 
   生活中,经常能碰到一类人,时时刻刻想要出风头。他们只要取得一点成就便开始身心膨胀,360度地给自己打光。 
   可炫耀的光,不仅不会照亮别人,反而让人觉得刺眼。真正有实力的人不把成就挂在嘴边,也依然能受人追捧与尊敬。 
   英国女作家J·K罗琳在《哈利波特》畅销后,一举成名。可读者却始终没等来她的下一本书,原来她早已换了一个笔名,又写了一部新书《布谷鸟的呼唤》,并再获成功。她说:我只是不想借助过去的荣耀来抬高自己。不炫耀,才是自己对自己的绝对认可。 
   就像网上流传的一句话,一个人越缺少什么,才会越显摆什么。 
   成熟的稻谷,向来低头;真正富有的人,也不会逢人就炫。俗话说,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你所引以为傲的东西,在别人看来可能只是不值一提的小物件。 
   你自以为学识渊博,不过是班门弄斧。一个人的成熟,不是显山露水,大肆宣扬自己,而是从容不迫,低调坦然。

苦事不怨,是修为

   1990年,在福耀集团的锅炉车间里,有一个毕业于北航的高材生。他身体瘦弱,每天要用板车把一两吨重的废弃玻璃,从车间拉到垃圾堆里倒掉。这是全集团最脏、最累的活,着实是件苦差事。 
   旁人都对此都很不理解,还有人劝他早点辞职,像他这样的人才,根本没必要窝在这么一个脏车间里。他来面试时,本以为最不济能做个文员,没想到曹德旺只看了一眼简历,转身就把它扔进了垃圾桶,面无表情地说了句“你去锅炉车间拉板车吧”。小伙子在车间一干就是七年,毫无怨言。 
   七年后,曹德旺把他叫到办公室谈话,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到生产车间做事不觉得委屈吗?为什么不想着离开? 
   他说:委屈肯定有,但我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人的一生有一大半的时间都是在吃苦打杂,而这十几二十年的打杂就是为了让别人了解你,这样你才能有机会做一些重要的事情。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难免都会遇到各种糟心事。但一味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与其自怨自弃,不如把每一次委屈,都化作向上的动力。 
   正如孟子所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欲戴皇冠,必承其重。那些你遇到的苦难,咽下的委屈,其实都是来成就你的。 
   一个人吃苦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消耗,另一种则是收获,就看你用什么样的姿态去承受。 
   愚者怨天尤人,却吃尽了生活的败仗;智者沉默不语,终能否极泰来。

烂事不辩,是智慧

   作家周国平曾说:人生要有不较劲的智慧。人生之路,不与烂人争辩,别和破事纠缠。 
   电影《让子弹飞》中,有一个桥段让我感受颇深。 
   小六在小餐馆里吃了一碗凉粉。没想到,这就碰上了烂事:他被人诬陷吃了两碗凉粉。小六气不过,就跟人争辩,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也有居心叵测的人在周边起哄。他心里着急,百口莫辩,就是不愿意背上少给一碗粉钱的罪名。最后,他竟用刀剖开了自己的腹部,硬生生从中掏出来了一碗血淋淋的凉粉,向众人证明:“是不是只有一碗粉?” 
   真相大白,看客们离去,而他倒在血泊中,再也醒不过来。争赢了一碗粉,却赔上了一条命,实属不值。 
   电视剧《天道》中也有这么一个情节。丁元英到早餐店点了一碗馄饨,吃完后前脚刚走出大门,老板娘就叫住了他,说他没付钱。 
   他顿了一下,看了她两秒,一句话没说,还是把钱给了她。可另一个顾客却说,我刚看见他一来就把钱付了。老板娘张嘴正打算回击,没想到丁元英头也不回地走了。 
   在他眼中,与其为了烂事争得头破血流,还不如节省时间,干些更有益的事。小六与丁元英,同样是面对店老板的诬陷,却有着天差地别的结局。 
   前者非要争个是非黑白,身死当场;后者认怂付钱,飘然而去。正如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所说:“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避免自己跌入深渊的最好方法,就是远离深渊。 
   你越是在一件事上与人纠缠不休,后面越是有更坏的情况在等着你。 
   遇到烂事,退一步,不纠缠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与其为无意义的事较劲,不如专注于自身,过好自己的生活。 

   很喜欢余秋雨在《寻觅中华》中的一句话: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会在琐事上沉沦。行走世间,顺心与否,不在于命运的造化,而在于看事的高度,处事的格局。当一个人见过了高山大海,就不会被眼前的小事所束缚。 

收藏此页】 【  打印